前不久,2020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公布,濟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獲7項立項,展現(xiàn)出過硬的科研實力。而在這七個項目中,兩對夫妻占據(jù)四席,分別是臨床藥學科張海亮、韓文秀、腫瘤科陳文明、血液科孫道萍。在各自工作崗位上,他們相互促進,默契配合;在生活中,他們彼此吸引,結為連理,演繹了一段科研情侶佳話。
Ⅰ.張海亮、韓文秀 享受忙碌、收獲成長
張海亮,一名性格安靜的邯鄲大男孩,遠離家鄉(xiāng)只身一人在濟寧打拼。作為一名臨床藥師,他深耕分子影像學研究領域,夜以繼日潛心專研,一半時間在病房,一半時間在實驗室里,一塊記載著大量實驗數(shù)據(jù)的大型移動硬盤則是時常帶著身上,以便回到家中繼續(xù)書寫標書、論文。近幾年,張海亮的課題和學術成果主要圍繞溫敏熒光納米材料的制備、以及其在腫瘤射頻消融中顯像和溫控的應用,以期實現(xiàn)對腫瘤的靶向定位和射頻消融手術過程溫度的精準控制,從而提升射頻治療效果。
韓文秀是一名金鄉(xiāng)姑娘,在臨床藥學科下屬的藥學實驗室工作,不同于其他科室臨床醫(yī)師,在這個崗位上,不需要和患者打交道,卻更要有一顆恒心,耐得住寂寞。一天做十個小時實驗,這種生活或許枯燥,韓文秀卻能樂在其中,享受在這種安靜、濃厚的科研氛圍,每一次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都能讓她歡心鼓舞好一段時間。
在張海亮和韓文秀身上,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,同樣的善于思考,同樣的細致耐心。2017年,兩名剛走出大學校園的碩士研究生來到濟寧第一人民醫(yī)院,先后進入臨床藥學科。2019年,他們牽手走進婚姻殿堂,又各自申請了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,家庭的責任、工作的挑戰(zhàn),讓這對年輕夫妻在一年內成長了許多,也更加地忙碌。
平日里,兩人少有閑暇時間,更沒法如新婚燕爾般享受生活,兩人更像是科研道路上的親密戰(zhàn)友,當一方遇到思維瓶頸時,另一半便會一起集思廣益,共克難關;在一方的標書或論文完工時,另一半也會幫著勘誤校正,查找問題。不需要太多的甜言蜜語,兩人日常交流和問候,更多是互相轉發(fā)一些彼此研究領域內的動態(tài)信息。說著,張海亮拿出手機,打開自己的微信關注,里面的幾十個公眾號幾乎都與醫(yī)學科研有關,既有自己研究需要的,也有韓文秀用得著的。在他看來,只有堅持不斷學習、開拓視野,才能不斷進步,才有可能在醫(yī)學領域做出一番成績。
圖片
Ⅱ.陳文明、孫道萍 相濡以沫攜手攀高峰
在這所歷史悠久、英才匯聚的“百年老院”,不乏共同奮戰(zhàn)在醫(yī)療一線的夫妻。陳文明和孫道萍,相識于大學校園,畢業(yè)后一起進入醫(yī)院工作,從一起攻讀博士學位,到一起做科研項目。在他們身上,同樣有著堅韌不拔的品質,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,讓他們不斷提升自我,攀登新的高峰。
陳文明和孫道萍是在蘇州大學讀研究生時的同班同學,畢業(yè)時,孫道萍希望考博,但兩人權衡商議后,最終選擇了先就業(yè)。工作五年后,經歷過越來越多的棘手病情,兩人深感知識儲備有限,需要繼續(xù)學習前沿醫(yī)學知識,才能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。
繼續(xù)學習深造,陳文明和孫道萍要克服很多困難,首當其沖的就是如何照顧孩子。經過了艱難的思想斗爭,夫妻倆狠下心,把當時只有一歲的孩子送到了淄博,交給孫道萍的父母照顧,一直到兩人博士畢業(yè),才把孩子接回自己身邊。
“在決定報名后,另外一個難題就是英語,畢竟放下了很長時間,再拾起來很多單詞已經完全陌生了。”據(jù)陳文明介紹,臨考前三個月,他們幾乎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來練習聽力、做試題,有時因為勞累,身體和精神狀態(tài)極度疲倦,即便如此,夫妻倆回到家中仍會相互鼓勵著完成當天的學習計劃。
盡管身處不同科室,兩人專研的領域卻存在著交集,在這次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中,陳文明和孫道萍的項目都與癌癥診療有關,這也促成了夫妻間的珠聯(lián)璧合。一些基礎性數(shù)據(jù)和實驗可以共同完成,甚至有幾名成員也是兩個團隊“共享”,依靠著彼此的密切協(xié)作,兩人的項目都取得順利進展,雙雙獲得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。
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對于眼下的成績,陳文明和孫道萍看得很淡。在他們看來,這份榮譽是對自己多年來辛勤付出的一種認可和激勵,但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百年的歷史長河里,有著太多科研方面的輝煌成就,自己也將以醫(yī)院的前輩們?yōu)榘駱樱鄹叩哪繕?,力爭保障群眾健康、促進醫(yī)院科研發(fā)展做出更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