蕁麻疹醫(yī)案1例
來源:濟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8
初診:王某,女,30歲。2020年7月6日就診。
主訴:皮膚瘙癢3天。
現(xiàn)病史:患者3天前晚上6時在某廣場義診,2個小時后晚飯喝魚湯、吃油膩食物,皮膚出現(xiàn)瘙癢,抓撓后出現(xiàn)大片風團,以后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部瘙癢明顯。口服抗過敏藥、鈣劑、維生素C效果不佳?,F(xiàn)仍全身皮膚瘙癢,大片風團,無發(fā)熱、無消化道癥狀,舌紅苔黃膩,脈浮數(shù)。
輔助檢查:過敏原檢測:粉塵、螨蟲、真菌、芝麻陽性。
西醫(yī)診斷:蕁麻疹。
中醫(yī)診斷:癮疹(風濕熱內蘊證)。
治療原則:疏風清熱,養(yǎng)血除濕。
方藥:消風散加減。
當歸6克,生地10克,川芎10克,防風12克,荊芥10克,蟬蛻6克,知母10克,石膏20克,苦參9克,蒼術10克,牛蒡子10克,甘草6克,火麻仁30克,徐長卿15克,地膚子10克。5劑,水煎兩遍,每日一劑,分兩次溫服。
二診(2020年7月12日):服上藥后皮膚瘙癢基本消失,腋下及腹股溝處在出汗多時偶有瘙癢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(shù)。方藥:上方繼續(xù)口服4劑。
按語:結合患者皮膚瘙癢,抓撓后出現(xiàn)風團,證屬中醫(yī)“癮疹”范疇,其在義診過程中感受風濕熱,隨后飲食辛辣油膩腥重食品,病機為風毒之邪侵襲人體,與濕熱相搏,內不得疏泄,外不得透達,郁于肌膚腠理之間而發(fā)。風毒宜疏散,濕熱宜祛除,又因風毒濕熱之邪易傷人陰血,故當配合養(yǎng)血疏風之法。方中荊芥、防風疏風透表,開發(fā)腠理,以祛除在表之風邪而止癢,此即“癢自風來,止癢必先疏風”之意。牛蒡子、蟬蛻、徐長卿疏風散熱,解毒透疹;蒼術祛風燥濕;苦參清熱燥濕;地膚子清熱利濕、止癢;火麻仁養(yǎng)陰潤燥通便;當歸、生地、川芎滋陰養(yǎng)血潤燥,既可使已傷之陰血得以補充,又能制約疏風除濕藥之溫燥,且寓“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”之意;石膏、知母滋陰清熱;甘草清熱解毒,調和諸藥。全方集疏風、清熱、祛濕、養(yǎng)血四法組成,快速祛風止癢,效果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