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潰瘍醫(yī)案2例
來源:濟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8
(一)醫(yī)案一
初診:聶某某,男,46歲。2020年4月07日就診。
主訴:口腔潰瘍6個月。
現病史:患者口腔潰瘍數月余,近期加重,舌面有散在的潰瘍面伴疼痛,進食辛辣,熱涼食物時疼痛加重,時有咽干、咽癢、噯氣,二便正常,胃脘部時有不適感。舌紅苔薄黃,脈數。
輔助檢查:血常規(guī)正常。
西醫(yī)診斷:口腔潰瘍。
中醫(yī)診斷:口瘡(脾胃積熱)。
治法:清熱瀉火。
方藥:甘草瀉心湯合桔梗甘草湯加減。
桔梗15克,甘草15克,僵蠶15克,玄參15克,麥冬12克,川牛膝15克,肉桂3克,金銀花15克,黃芩10克,黃連9克,姜半夏10克,梔子15克,訶子10克,蒲黃10克(包煎)。6劑,水煎兩遍,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
二診(2020年4月14日):服上方癥狀減輕,舌面散在潰瘍面減少,疼痛感減輕,咽癢,咽干,胃脘部不適感減輕,但仍有噯氣,排氣多,舌紅苔薄黃,脈細數。上方去蒲黃,加旋復花10克,大黃6克,木蝴蝶10克,威靈仙15克。6劑,水煎兩遍,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
三診(2020年5月8日):患者復診口腔潰瘍消失,未再服用藥物,囑其注意飲食,少吃辛辣食物。
按語:患者口腔潰瘍6個月,近期加重,舌面有散在的潰瘍面伴疼痛,進食辛辣,熱涼食物時疼痛加重,時有咽干、咽癢、噯氣,二便正常,胃脘部時有不適感。本證為脾胃積熱,熱久傷陰而至咽干,咽癢,因此在初診中用甘草瀉心湯中黃連、黃芩加梔子共同清瀉三焦之火,姜半夏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、消痞散結, 桔梗、甘草以清熱利咽,川牛膝引火下行,玄參,麥冬滋陰降火,訶子清熱利咽,蒲黃活血化瘀生肌促進潰瘍面愈合,佐以少量肉桂引火歸元,諸藥合用上下通利,陰陽交通正常,以使?jié)釟馊ザ尻柹〉靡越?。二診癥狀減輕但仍有噯氣,排氣多,故在上方基礎上去蒲黃,加旋復花、木蝴蝶、威靈仙、大黃以加強清熱利咽降氣之力。半月后再來診其他疾病時告知已痊愈。
(二)醫(yī)案二
初診:段某某,男,39歲。2020年5月15日就診。
主訴:口腔潰瘍反復發(fā)作1個月余
現病史:患者口腔潰瘍反復發(fā)作1個月余,近期加重,舌部有散在潰瘍面,疼痛,易急躁,咽部疼痛,乏力,大便干結,舌質紅少苔,脈細數。
輔助檢查:暫缺。
西醫(yī)診斷:口腔潰瘍。
中醫(yī)診斷:口瘡(陰虛火旺)。
治法:養(yǎng)陰清熱。
方藥:知柏地黃湯加減。
山藥30克,山茱萸10克,澤瀉10克,丹皮10克,生地黃15克,熟地黃15克,茯苓15克,知母10克,黃柏9克,黃連6克,玄參10克,麥冬10克,當歸10克,梔子10克。6劑,水煎兩遍,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
二診(2020年5月22日):患者服上方后癥狀減輕,舌部潰瘍面減少,咽部疼痛改善,仍有急躁,乏力,舌紅苔薄,脈弦細。上方淡竹葉10克。6劑,水煎兩遍,每日一劑,早晚分服。
三診(2020年5月29日):患者服上方癥狀改善明顯,口腔潰瘍已消失未再發(fā)作、二診方繼服3劑,鞏固療效。
按語:患者口腔潰瘍反復發(fā)作1個月余,近期加重,舌部有散在潰瘍面,疼痛,易急躁,咽部疼痛,乏力,大便干,舌紅少苔,脈弦細,有陰虛火旺之證,故選知柏地黃湯養(yǎng)陰清熱。方中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滋腎陰、養(yǎng)肝血、補脾陰,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、梔子泄腎火、滲脾濕、清肝熱、清心火,知母、黃柏、黃連清熱降火,玄參、麥冬陰滋陰降火,當歸潤腸通便,共奏滋陰降火之功。二診患者仍有急躁,火旺擾心,加淡竹葉以清心火。三診患者潰瘍已消,疾病痊愈,繼服3劑,鞏固療效。